近日,網上熱傳一段名為“碰瓷男慘遭女司機徑直碾軋”的視頻,部分網友吐槽“大快人心”。而國內多家報紙和電視臺也煞有介事地援引律師的說法,分析涉事司機將根據中國法律承擔何種責任,引髮網友的廣泛討論。不過,經過南都記者查證發現,視頻最初來源於英國的一家視頻網站,視頻記錄的是一個發生在韓國的事件,上傳地點為韓國,當事人也說的是韓語。(7月24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
  雖然這段視頻被媒體鋪天蓋地加以報道,但它缺少明確的發生地點,新聞要素並不齊全。那些吐槽“大快人心”的網友,以及煞有介事根據中國法律進行是非判斷的法律界人士,顯然是將所謂的“碰瓷男”當成了中國人,將案發地當成了中國的某個城市。
  這未免有些奇怪:視頻告訴我們當事人是中國人了嗎?告訴我們這一幕是發生在中國的某個地方了嗎?或者問:視頻里有必要的中國元素,讓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理解為這就是中國式的碰瓷了嗎?恰恰相反,其中不但找不到任何和中國有關聯的東西,如果仔細觀看視頻,還能看到街旁牌子上的韓文,聽到碰瓷現場第三者講出的韓語(如果你懂韓文和韓語的話)。
  但是事情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栽贓到了中國人身上。平心而論,部分國人的交通安全意識確實不高,一些地方也確實發生過令人憤恨的碰瓷事件。但是這一回,碰瓷的男人不管怎樣無恥,他真的不是中國人,軋人的女司機不管怎樣無情,她也真的不是中國人。整個事件和中國就沒有一毛錢的關係。為什麼就這樣快速地被中國化了呢?
  只能說,對某些國人來說,他們實在太需要這樣一場碰瓷了。有了這個事件,就可以表達自己對碰瓷者的憤恨,可以同情無辜司機的冤枉,可以指責交通法的軟弱。當然,也有人可以藉機闡明生命的價值,人道的意義。還有媒體,不管是網絡還是紙媒,都能夠憑藉此事贏得大量眼球。法律人士也可以釘是釘卯是卯地分析得頭頭是道以顯示自己的才華。
  如果沒有這個事件呢?我看早晚也得製造一個出來。否則,我們的網絡世界就太沉悶了,心中的戾氣就沒有管道發泄了,聰明才智就沒有辦法顯明瞭。牆倒眾人推,群起而攻之的網絡暴力傳統就要有斷弦的可能了。畢竟這年頭,政府可以被罵的事情也正在慢慢地減少。
  今年紅網舉辦的紅辣椒評論寫作研討會上,瀟湘晨報副總編輯楊耕身在談到“中國老人的跌倒”這一話題時,曾經感慨:仔細梳理了一下發生在去年下半年類似的事件,結果沒有發現一件老人倒掉這樣的新聞報道是可信的、是符合新聞專業主義的。有論者也著文發問: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壞老太?借用一下這句話,我也想問: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碰瓷男?哪怕是韓國的,也要無意中幫他改成中國籍?也許,我們自己,就是這人群中的一員,我們需要碰瓷男,就像蒼蠅需要垃圾。
  文/婁獻忠  (原標題:誰把“碰瓷男”改成了中國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ybtkngv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